在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土木工程学院创新打造"三维普法"教育模式,于3月17日成功举办"共筑满意消费——权益守护者成长计划"主题实践活动。活动融合"理论筑基+场景实训+思辨提升"三阶育人路径,吸引全院3个专业逾130名学子深度参与,答题正确率较初期提升37.6%,实现法治教育与专业特色的有机融合。

聚焦生活场景:打造沉浸式学法课堂
活动题库紧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核心条款,围绕“网购维权”“预付卡陷阱识别”“绿色消费责任”等12类高频生活场景展开。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还原“建材质量纠纷”“工程服务合约争议”等特色案例,引导土木学子在专业语境中深化权益认知。以“七天无理由退换规则”模拟实训为例,参与者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消费者、商家、监管方三重视角,系统性掌握维权流程与法律边界。
数据见证成长:构建动态化育人闭环
后台数据显示,活动首日平均正确率为58.3%,经过三轮专题辅导与案例研讨,最终正确率跃升至95.9%。“这种阶梯式闯关设计很有挑战性,”2023级土木工程专业李同学表示,“特别是工程监理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分析,让我意识到专业学习与消费维权的深层关联。”活动同步发放《大学生消费维权指引手册》,建立线上答疑社群,形成“学-练-用”长效赋能机制。
青春聚力:擦亮新时代土木人法治底色
“我们特别设计了‘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施工图纸争议’等专业维权案例,”活动负责人介绍,“旨在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具法治思维的综合型人才。”据统计,87%的参与者通过活动掌握了消费投诉文书撰写技能,64%的学生主动在社交媒体分享维权知识,形成校园法治文化传播的"涟漪效应"。
本次主题实践通过"专业场景浸润+法治思维淬炼"的创新模式,成功激活了青年学子的消费主权意识,为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现代消费治理体系提供了鲜活校园样本。土木工程学院权益部将深化“法治育人链”建设,计划推出"3·15维权月"品牌企划,为培育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