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严谨治学精神,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潜能,助力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推动学院学术交流与发展,我院于2025年6月27日上午10点在都江堰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睿木兴华”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会议邀请2023级优秀研究生代表甘芮、2024级优秀研究生代表徐大凯分享科研经历和学术心得。学院院长邹祖银、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副主任唐俊峰出席本次会议,党委办公室老师邓克莉主持会议。
邹祖银致开幕词,他强调:“研究生应以‘睿木兴华’为训,在学术探索中追求卓越。科研能力是立身之本,而学风建设是育人之基。”同时指出学术沙龙,是大家的宝贵成长平台。在学术报告中,学到如何从工程难题里挖掘科研问题,把理论和实践拧成一股绳攻克难关,偷师论文写作、项目推进的“独家心法”。最后,邹院长期待今后的学术活动有更多同学主动参与分享、交流,让学术报告成为成长“加油站”,在思想碰撞中打磨科研锋芒,推动学院学术氛围愈发浓厚。
甘芮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科研心得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学术分享,首先聚焦“金属甲烷厌氧氧化机制及在市政污水处理的应用”,系统介绍了甲烷减排研究的技术突破。对此,甘芮同学做了大量研究,并发表了两篇SCI论文,均属中科院TOP期刊。分享中,她详细讲述了从确定研究方向、开展实验研究,到论文撰写与投稿的全流程,重点剖析了在探索金属甲烷厌氧氧化机制时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思路。她提到,科研需保持好奇心与韧性,面对复杂数据和实验挫折,要善于从文献中找灵感、在团队协作中寻支持,鼓励同学们勇于尝试跨学科研究,拓宽科研视野。
徐大凯则聚焦“强震山区复杂岩体边坡灾变过程多元多域感知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分享了在岩体边坡水力-动力耦合灾变效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控领域的科研成果。他已发表三篇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一篇。徐大凯同学从个人科研背景引入,讲述了如何从实际工程问题中提炼科研课题,分享了监测数据采集、室内模拟实验分析的经验,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土木工程学科科研的重要性。他还结合自身经历,为同学们梳理科研时间规划、论文写作技巧,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唐俊峰老师在会议最后阶段强总结,本次“睿木兴华”研究生学术沙龙,通过优秀研究生的经验分享与互动交流,为同学们搭建科研学习与沟通的平台,学院在学术活动月会继续推进更多优秀师生参与到研究生学术沙龙、院级学术论坛、班团学术活动等活动。传递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希望广大研究生能从中明确科研路径、提升科研素养,推动学院学术传承与发展。
本次沙龙延续学院“厚土载德”学术传统,以“睿木兴华”为主题,通过青年榜样分享推动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与会学生纷纷表示:“分享嘉宾将工程实践与前沿理论深度融合的案例,为我们的科研路径提供了宝贵范本。”活动在浓厚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