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团学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正文

传匠心文化,“撑”发展新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参观与学习

作者:文:罗婧蕾 图:何小红\蒋荣琳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4日 11: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更应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我院“水木风华团队”于2020年7月18日来到“中国伞乡”——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进行参观与学习。

7月18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分水岭镇毕六福油纸伞博物馆,任博物馆负责人、泸州分水油纸伞第六代传承人毕六福老师对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他的带领下,成员参观了博物馆中的油纸伞展区以及油纸伞制作工艺展览等文化展区并对源远流长油纸伞文化以及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在参观学习完油纸伞博物馆之后,团队对毕六福老师进行了采访。毕六福老师为团队完整地介绍了油纸伞的发展历程以及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信念等。当被问及当代大学生应怎样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建议时,毕六福老师深情地说:“我手里教出的学生超过8000名,而且每年来到我这里参观学习的大学生也很多,并不是要求大家一定要学会这门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能牢牢握在手心里的,而是要领悟古人留下的文明,我们手艺人的匠心精神。最重要的是人如伞骨正不腐朽,大家要学会做一个正直的人。”

图为老街上的油纸伞店铺  何小红摄

图为团队采访毕六福老师   蒋荣琳摄

采访结束后,毕老师带领团队来到了毕六福分水油纸伞生产基地,进门便是一个天井,工人们就在这天井四周劳动,既通风又好采光。团队参观了油纸伞的步步制作工序,体验到了手工油纸伞制作的艰辛,从裱精到图案,再到伞柄上的彩色丝线,团队感叹于手工艺人的一丝不苟,更感叹于他们的滴滴心血。

图为为油纸伞绑线的工人们   何小红摄

图为油纸伞博物馆陈设  蒋荣琳摄

一把油纸伞,撑开,是烟雨朦胧;合上,即是风和秀丽。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走进泸州民间传统艺术,让我们青年大学生深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坚定为传统手艺的发展与传承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